建筑概况
建筑位置
历史沿革
建筑分析
老图纸
建筑图纸
修缮历史
价值评定

建筑概况

科学馆在1947年建成,总建筑面积2162平方米,三层红砖砌筑,现代主义风格。初建时作为理学院的教学和实验楼。

为了纪念孙科(即孙哲生)先生对学校做出的功绩,科学馆曾被命名为“哲生馆”,解放后改为现名。当时是理学院的教学和实验楼,与工程馆(于科学馆建成那天改名为恭绰楼)一起成为学校主要的教学和实验楼。

如今,科学馆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华东分析测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仪器系假肢加工车间及接待室共同使用。虽然其外立面基本保持了原样,但其内部因功能的改变而进行过多次的装修改变,同时因功能需要而加建了一个楼梯间和北面通往二楼的楼梯。

建筑位置

科学馆,曾用名哲生馆,位于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北部,靠近淮海西路北入口,东侧是工程馆,南边为包兆龙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电子地图

(点击上图自动跳转)

 

历史沿革

1. 1936年11月,科学馆设计方案完成,由于资金和后来战争等原因,项目未能开工。

2.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了一年后,科学馆重新提上日程,由建筑师黄章斌主持设计的。

3. 1964年,科学馆安装了空调系统,方案由同济大学设计。

4.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海交大建设重点偏向闵行校区,科学馆实验室陆续搬迁至闵行校区,科学馆现为生命科学学院下属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和“DNA分子实验室”。


科学馆各时期旧照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文明办)

同时期建筑

科学馆的立面是属于近代上海早期现代建筑的风格,不同于主流的现代主义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主要由上一时期流行的装饰艺术主义(art-deco)建筑发展、简化而来。在相对简化的建筑做法中,保留了很多装饰艺术的工业时代的元素符号。这一时期的建筑大多为暗红色的砖墙上没有太多的装饰,只在细小的部位点到为止,例如入口的大门、每个面的四根的装修柱等。


左图:科学馆
右图:五原路自由公寓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建筑分析

结构分析

1. 基础:科学馆的整体基础是混凝土条形基础。建筑中部基础界面尺寸小于外墙边柱,这种做法决定了所受荷载大小。

2. 梁柱:科学馆的梁柱为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

3. 墙体:科学馆的底层是普通实心砖,二三层则为空心砖。底层建筑外墙厚度大于二三层墙厚。

4. 楼板:楼板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材质,这种材料用作楼板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常用的做法。

5. 屋顶:屋顶为钢筋混凝土屋架承重,平面四边中点位置有混凝土天线杆基座。


科学馆剖面老图纸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老图纸


科学馆一层平面图老图纸

科学馆二层平面图老图纸


科学馆电器平面图老图纸


科学馆剖面图老图纸


科学馆细部大样老图纸

建筑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南立面图


北立面图


东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修缮历史

1964年,科学馆安装了空调系统,方案由同济大学设计。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交大建设重点转向闵行校区,科学馆实验室陆续搬迁至闵行校区。

如今,科学馆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华东分析测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仪器系假肢加工车间及接待室共同使用,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 和“DNA 分子实验室”。

虽然科学馆内部因功能改变而进行过多次装修改造,并加建了一个楼梯间和北面通往二楼的楼梯,但其外立面仍基本保持了原样,展示着70余年的风雨历程。

价值评定

1. 历史价值:科学馆建成于1947年,是战后校园建设中的第一批建筑。这一时期现代主义建筑在全球流行,现代建筑技术已经成熟,所以该建筑建筑周期短、建筑质量坚固并作为科研场所一直使用到今天,这栋建筑是上海近代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2. 艺术价值:这栋上海近代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在追求形式简洁的同时保留了部分装饰艺术风格元素,这种风格风靡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被适宜的保留在了简洁的立面之中。

3. 科学价值:科学馆在最初就是按照科研场所进行设计的,这种空间有着对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种室内条件的严格要求。所以当时科学馆聘请了擅长建筑物理的设计公司对其进行设计。这些实验室一直被使用到今日,并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使用。

 


科学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