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师门,苍龙伏虎; 校园中心,行政中枢。 鼓爱国士气,会天下精英。
梦想从身心强健开始, 孙中山先生题字“强国强种”, 蜚声鸿誉冠中邦。
脉脉书香萦古楼, 浩浩典籍入殿堂。 钱学森、吴文俊、王安、王之卓都在此留下身影, 你曾见证过多少人渲染的梦。
当时全国高校条件最好的学生宿舍之一, 静静承载着无数热烈的梦。 德泽流被,饮水思源。
唯一一座存在于高校的邬达克作品。 实业兴邦造奇才, 当时交大设施最完善、设备最先进的工程教学、实验大楼。
上海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诞生,为纪念那走远的老校长; 存在,为科学那不灭的求索魂。
交大第一幢独立的学生宿舍, 上海民主建国会领导人之一郑太朴曾在此宣扬民主自由。 典雅质朴,流转民灯书卷; 如歌岁月,迎来航运新篇。
一座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做法的建筑, 岁月打磨出风韵沧桑。 解放战争时期,交大师生在此与国民党军对峙; 也是在这里,解放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入校园。
当时交大电机专业的无线电实验室和无线电台, 无形的电波掠过。 寂寞小楼,信息先锋。
当时上海高校规模最大的礼堂。 名校长之名,为文治之堂; 筹措众善款,旧貌换新颜。
曾是交大创始人盛宣怀家的私宅。 竹篱掩映中,女生香闺静。 学子的恬然梦境在这里凝聚。
旧址新风,与时俱进。 如今是一座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学楼, 我国现代设计建造工艺的典范。
交大校园现存唯一一座建于19世纪的最古老建筑。 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李叔同, 著名新闻工作者邹韬奋,知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邵力子… 这里是故事里永恒的风景。
新中国成立后交大校园建设的第一批建筑, 教学育人为初衷。 红砖灰墙绵亘,默默却非不闻。
烈士墓坐南朝北,墓中长眠着穆汉祥(1949届电信管理系学生)、史霄雯(1949届化学系学生)两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为烈士墓题词“为人民利益而光荣就义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在五卅反帝运动洪流中,交大附中年仅17岁的学生陈虞钦于游行队伍之列遭英巡捕枪击,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另一位中学生吴恒慈也为之忧愤疯狂而死。纪念石柱上镌刻着这两位烈士的英名。